(三)
馨怡和我来自同一个城市,她的家族在我们的家乡是赫赫有名的望族。祖上
出过几个宰相,总督,近代还有几个工商业巨头。她的父母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
人物,父亲是成功的企业家,母亲是文史学家。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,馨怡的气
质里,既有书香门第小家碧玉的一面,也有大家闺秀聪慧自信的一面。由于家里
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孩,而且除了父母以外,同住的小阿姨也对她呵护备至,甚至
为她牺牲了自己年青时最美好的时光,使馨怡的个性里又具有被娇惯坏的女孩子
的任性。而我来自一个普通国营企业干部家庭,从小都是和工人子弟混在一起,
上的都是子弟幼儿园,子弟小学,子弟中学什么的,放到现在来看,也只能算得
上是「民工子弟学校」一类的。不像馨怡,从小学到中学,上的都是最好的重点
学校。如果不是因为我和馨怡都上了同一所大学,我们两个在家乡的城市里,别
说相识,根本是没有交集的两类人。虽然我出生的环境不怎么好,但是从小每逢
重大的考试,屡屡超水平发挥,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高考。当我以理科全校第一,
全市第二,全省第三的名次考取这所全国名牌大学时,我自己一点也没觉得奇怪。
大学这种机构其实也算是一种均衡器,让背景差异很大的人有机会走进同一个圈
子,从而相遇相识。
两年后,馨怡被保送进了我们学校。她刚入校那年,我已经是大三了。鬼使
神差地那年我被老师选中,负责接待和安排新生的工作。为了让新生及家长有亲
切感,学校按照接待人员所来自的城市划分了任务。因为每年从我们那个城市考
来本校的学生为数不少,所以我只需要负责来自这一个城市的新生接待工作。当
我刚拿到新生名单时,我就被馨怡那极具特征的姓所吸引,不由地联想这个人是
不是来自我们老家的�